新时代呼唤新作为,新使命呼唤新担当!我要响亮地告诉大家,我们是重庆能源追梦人,我们要撸起袖子,甩开膀子,加油干!
我们的今天来之不易,我们用决绝的勇气,钢铁般的毅力,大气担当的精神,为能源产业转型升级,演绎着一幕幕,一个个、可歌可泣、感人肺腑的故事。
早在2012年,集团就意识到去产能的必然性和迫切性,果断决定关闭退出一批资源禀赋差、安全无保障、无法持续盈利的企业。
去产能、去库存、去杠杆、降成本、补短板。2016年,17年,是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攻坚年。
这是一场能源产业的“强地震”,一场涉及3万多名职工分流安置的艰巨工程。
祖祖辈辈都生活在山里的矿工,企业就是他们的天,企业就是他们的家,企业就是他们的牵挂。企业没了,自己将何去何从,何以养家?矿山笼罩着惊慌、失落、迷茫的阴霏。关闭退出,如海啸来袭,如泥石流汇聚,那么突然,那么迅速,那么凶猛,没机会拒绝,没时间准备,没办法逃避,撕心裂肺,痛入骨髓----
矿山的痛,激励着工作人员,抛妻别子,进驻关闭矿井。吃的是8元钱一份的工作餐,每顿只有土豆、咸菜加清水白菜汤;住的是几十元的小旅店,阴冷、潮湿、蚊蝇相伴;他们伤病“不下火线”,“5+2”、“白+黑”的努力工作。
矿工的痛,大家感同身受,化成工作中的缕缕亲情:职工来访,香烟迎送;职工抱怨,茶水伺候;职工疑惑,耐心解读;职工困难,企业送暖。职工抵触,干部踏破铁鞋上门家访。
道理易讲,情义难全。同一个矿上生活工作几十年,难免有抹不开的情分,割不断的骨肉亲情,面对职工亲属的过高要求,党员干部只能强忍委屈,耐心解释,因为只有严守政策底线,才能既保证改革的顺利推进、又尽量维护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。
一幅幅有体温、有温情的感人画面,凝聚成想尽千方百计,历尽千辛万苦,用尽千言万语的思想政治工作“三千精神”。
面对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布局,涉改的重庆能源人,选择了坚强面对,选择了顾全大局。在职代会上,虽然 ,好多职工代表都是涉改人员,但他们毅然选择了自我革命,投下解除自己与企业劳动关系的赞成票。他们演绎着《羚羊飞渡》的感人情景,明知投出手中的赞成票,自己就会失去工作,家庭就会失去固定收入,孩子就会没有新衣服穿,但,他们依然选择了赞成。大量中层管理人员顾全大局,退出领导管理岗位。他们说,要让存续的矿井插上腾飞的翅膀,让企业在改革中重生,开启转型重组新征程!
截至2017年底,已关闭21个煤矿,停产停建11个煤矿,共压减煤炭产能1052万吨,分流安置职工3万余人。重庆能源集团也在关闭退出的阵痛中迎来新的机遇!
市委,市府,市国资委把习近平总书记的嘱咐落实到重庆大地上,把整合重庆能源优质资源,列为国企改革重点项目。重庆能源集团对存续煤矿进行“机械化、自动化、信息化、专业化”改造,用市场化、法制化手段,整合集团内部优质资源,重组成立重庆能投渝新能源有限公司。
集团深化改革目标明确,梦想很清晰,那就是要建成中国西部一流能源生产与综合服务型企业。
一轮朝阳从矿山升起,往日的阴霏化着满目春光,棵棵枯树发出生命的畅想,朵朵鲜花迎着朝阳绽放,春耕的悠长吆喝在矿区回荡,共同描绘“奋力追梦、勇当先锋”的劳动画卷,齐心奏响催人奋进的拼搏赞歌!
在梦想的召唤下,员工的干劲犹如声声春雷震天闷响。团结奋斗,山海可蹈;勠力同心,未来可期。因为我们心往一处想、劲儿往一处使,我们要汇涓成海、聚沙成塔,书写我们“重庆能源梦”的辉煌篇章!